广西大学-西大学子

标题: 卌年丨这是他们的大学故事,也是77级的青春记忆 [打印本页]

作者: sulee    时间: 2018-4-27 08:11
标题: 卌年丨这是他们的大学故事,也是77级的青春记忆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广西师院77级政治系69名学生在读书岩下坚韧有力地朗读着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

“我们有时间,有力量,有燃烧的信念,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在天上飞……”随着口琴吹奏声响起, 桂林独秀峰下书声琅琅。2月27日,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7级69名同学身着学士服,上演了一场朗读快闪。通过朗诵一首他们大学时期脍炙人口的诗歌——王蒙的《青春万岁(序诗)》,再现了青春岁月的激情和梦想,向青春致敬。
      40年前的今天,是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77级学生在王城校园举行大学典礼的日子,而在40年后的今天,是他们集体编写的作品《我们的大学故事》新书首发。1977年恢复高考后,570多万从农村、工厂、部队走来的年轻人,怀揣着奋发的意气,奔向考场。最终,成为当时27万大学新生中的一员,迈进了梦寐以求的大学校园。


点击观看《我们的大学故事》图书视频

值此77级大学生入学40周年之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观文馆正式推出了首本大学故事类图书——《我们的大学故事》。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广西师大出版社集团董事长张艺兵,总编辑汤文辉等学校相关单位、出版社的领导出席了新书发布会,一同聆听了政治系77级讲述的大学故事。

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在会上发言

会上,广西师范大学校长贺祖斌发言表示,“这一代人的故事,是最好的激励。政治系77级是一个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班级,也是我们师大历史上最牛的一个班级。他们经历了最苦难的岁月,也经历了最辉煌的岁月,岁月和时代给予了这代人一个文化特质,他们坚守艰苦、理想、责任,这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要去学习的。”

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汤文辉在会上讲话

“今天我们出版的这本77级学长们集体著作《我们的大学故事》,记载了77级学长们的人生中最难忘怀的岁月,同时也是保存77级大学记忆,弘扬大学精神的宝贵史料。”

广西师大出版社总编辑汤文辉在谈到为什么要讲述77级的故事时说道,1977级,这是一个被时代选中的群体,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大学生中最有故事的一群人。他们通过高考、大学学习改变了个人命运,实现了个人梦想,他们的经历既是一代人命运的转折,也是一个时代、国家发生巨大变革的缩影。77级大学生已作为各行各业的骨干精英,为社会建设贡献了巨大力量,我们就是要用最有意义的方式去记录和书写时代变迁大格局下那一代人与一所大学的成长。

主编王枬介绍成书过程
作为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77级中的一员,本书的主编王枬在新书发布会上说:“我们的大学故事,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1977级是一个有故事的特殊群体,我国在经历了十年“文革”浩劫后,迎来了1977年政治领域的拨乱反正、精神领域的思想解放、教育领域的正本清源。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机遇,120人迎风而上,没有犹豫,凭借着实力、机智和胆识,以及坚定的对知识的追求,在录取率不到5%的高考中脱颖而出,成为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政治系77级的一员。本书正是对政治系77级所经历的高考及大学期间故事的回忆和记录。
    《我们的大学故事》全书共31万字,由70篇文章、160张老照片和附录组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入学前高考的各自经历和入学后校园的多彩生活。他们自己写自己的故事、写同学的故事、写老师的故事,写课堂教学、考试测验、教育实习,写独秀峰、图书馆、运动会,写读书、锻炼、春游,写情感、恋爱、友谊……作者、编者、读者都是互相熟悉的同学,很多故事写得既原汁原味又有真情实感,且有着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思考深度,集中反映了这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是当代大学生走近77级、了解77级的一个窗口。
直击现场





同学们在老照片中寻找着当年的自己

40年后再见当年的老师

作者团队代表、出版社给学校赠书


77级班级代表向学校、出版社、老师赠送书法作品,以及捐赠代表赠送个人藏书,个人专著,个人物品,如大学时使用的木箱、手表,大学时做的读书笔记、信件、藏书章,等等

老教师认真地看着学生大学时做的上课笔记

40年后,77级大学生回学校补拍了学位服“毕业照”

歌唱《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新书介绍



本书是对广西师范大学政治系77级所经历的高考及大学期间故事的回忆和记录。全书 31 万字,由 70 篇文章、162 张老照片和附录组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入学前各自的高考经历和入学后校园的多彩生活。包含自己写自己的故事、写同学的故事、写老师的故事;写课堂教学、考试测验、教育实习;写读书、锻炼、春游,写亲情、恋爱、友谊……这些小故事都是作者们的亲身经历,原汁原味,又有真情实感,且有着这一代大学生的思想高度和思考深度。这些故事构成了77级大学生群体的数个侧面:思想解放,思维活跃,刻苦钻研,追求真理;兴趣广泛,热情好学,意志坚韧;乐于奉献,勇于担当,善于合作;珍视集体,乐观向上,积极创新……集中反映了77级这一代大学生的时代特点和精神风貌。从这个角度说,这本书又可成为走近77级、了解77级的一个窗口。


图书主编

王枬,女,汉族,1960年1月生,辽宁沈阳人,研究生学历,教育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77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
长按识别二维码
即可收听书中故事

原载微信公号观文馆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王枬:我填报中文系却被政治系录取了

谢迪辉: 其实我们学的都是“屠龙术”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吕丁倩:我在冰天雪地绝处求生的高考之路
李朝:哪怕最不为人所知的大学,也要读书

黄仕忠:高中同届两个班只我一人考上大学

邱捷:33岁高中生同等学力考上研究生
马莉:我幸运地搭上了恢复高考的头班车
马莉:解冻时期的校园爱情故事
田军:青春忆,最忆是燕园
苏兆瑞:我给莘莘学子辅导高考
孟国庆:改开时代走出国门的首批"洋三届"
刘治山:农家寒门子弟摘取全县高考状元
邓幼莹:大学四年让我多一对如父如母的亲人[/url]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IwNTYxNQ==&mid=2652179052&idx=3&sn=8dc8b32cb537c3043fb30ad7cfc276f3&chksm=8495b4ecb3e23dfac837fcecb0a56b4a25abb32697b709a99b82ff68b94c92826f46283cafc1&scene=21#wechat_redirect]张子方:印尼归侨峰回路转的大学之路

薛澜:三所大学,一代传奇
陈建功:一股大潮涌入未名湖,犹在隆隆回响
胡永琦:我在家人的多番劝导下二进考场[/url]

[url=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TIwNTYxNQ==&mid=2652178977&idx=4&sn=c35325eaadd5df692e4c8d2f29108504&chksm=8495b4a1b3e23db754c9af08d1a4445aacb6b6ad6b8f990e030e6ac7d031172a75c4f0d0c16b&scene=21#wechat_redirect]毕无非:寒冬暖阳,那个刻骨铭心的冬季高考

蒋劲华:我的高考叫做“接受祖国挑选”
王荣发:从红旗河到丽娃河
李矗:我在北大发表的第一首诗
黄慈萍:怀念神童宁铂,回忆科大岁月
陈小春:那份不了的情缘
李希跃:我们家有六个77级大学生
张德强:高考结束次日妻子生下胖小子
周维平:我从草原来
侯建中:命运的魔术把车工变为法官
朱志宏:害怕政治运动家人劝阻我考文科
余小波:命运之神没给我再考一次的机会
李平易 :我担心"群众评议"影响高考录取
洪光华:喜欢历史的我为何读了化学系
何山:上课不记笔记,考试只得个"良"
陶海粟:邓力群之子邓英淘的学术人生
谢思敏:我就是睡在李克强上铺的兄弟
唐师曾:我在北大的阳光里
高玉民:我们宿舍楼成了电视装配"车间"
张小雪:小学毕业考入大学的天方夜谭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陶海粟:“屠夫状元” 任保山
李辉:母校复旦,常在心中
周慕冰:我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马艺华:睡在我下铺的老兄
马艺华:我在大学收获了人生最完美的礼物
刘海峰:两次高考改变我的命运
高考从单一制走向多元化
徐小平:把人生经历设计成人生财富
王维佳:我被录取到没有填报的政治理论专业
陈兴良:我所认识的邱兴隆:其人、其事与其书
刘晓阳:阿阮的被褥床单是全宿舍最整洁的
乔凯华:我们给邓小平写信要求“专升本”
夏春秋:蓦然回首往事并非如烟
杜欣欣:我差点失去信心中途弃考
林侃:求学之路跌宕起伏梦碎梦圆
张建田:团里准备放弃的名额被我争取了
高宽众:我考上了政法界“黄埔一期”
侯建刚: 歌乐山下的"西政78级神话"
周大伟: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周大伟:同桌的你,你在天堂还好吗?
雷飞志:猪肉、香烟及那年高考
马申,他多要一张试卷把答案誊抄一遍
刘亚谏:录取通知书错了两字投了三条村
夏玉和:走进心目中的大学我跋涉了八年
赵晓明:我家世世代代没有一个识字的人
张晓岚:那一年我差点没有通过政审关
徐瑞清:蜜月里,新娘送我上大学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翁大毛:难忘我的高考岁月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复旦78级同学黄山巧遇邓小平
舒修:追忆复旦新闻系墙报“前哨”
冯印谱:一个黑五类子女的大学梦
魏达志:艰辛的求学之路
魏景东:一张准考证带来的回忆
袁晞:1978年那个炎热的夏日
明瑞玮: 我被高考撞了一下腰
邓天雄:我的高考一波三折
汪瀰的故事:坎坷求学路
蒋蓉:啼笑皆俱的高考往事
梁志全:那次火车旅行让我茅塞顿开
吴畏:我的高考,1978
王治平:我的大学时代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管士光:回望来时路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北大教授牛军口述当年高考经历
骆小元追忆上大学:生命复苏,心灵飞扬
张河:我的“自助式”高考复习
庞松:我们共同经历的年代
何平:毕业时黄达老师给我题词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珊伊:我在北大留学生楼的文化冲击
一张北大旧照片,牵出40年前高考记忆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宋家宏:高考,让我此生与书为伴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徐小平:生命中那盏明灯
周振华:拼搏三年走进心中圣殿
小学毕业的四哥,
连续三年高考成绩过了重点线
曹放:感恩时代的幸运
于泽俊:我的一个同学被父母逼迫退学了
陈中惠:我推迟半年拿到报到通知书
李杜:一张小饭桌送走四个大学生
陈海林:拿到录取通知书前一天,
我在杜甫草堂见到邓小平
段英贤:保存40年的一张准考证
杨鹏程:跨越13年,我参加过两次高考
周林林:老师押中了那年的高考作文题
赵凡:那年16岁,我跳级参加高考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陈海贤:17岁那个炎热的夏天
张效雄:1977年兄妹三人同赴考场
盖生:1978:入学记忆回放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欢迎光临 广西大学-西大学子 (http://www.huaxuepai.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